2019.12.19

節氣生活

打開阿公阿嬤的時代盒子| 2019道禾偶戲推廣藝術節・亦宛然掌中戲團 × 文武場敬獻

「一口道盡千古事,十指操弄百萬兵。八絃寰宇集一藝,袖裏乾坤日月昇。」
這是一首描述掌中戲的詩,字數雖簡,卻如實描繪出掌中戲跨領域藝術的結合風采。無論是戲偶刻畫、人物動作、舞台設計甚至劇本寫作等,在在考驗著藝師臨機應變的反應能力,以及因地制宜的現場技藝發揮。掌中戲歷史悠久,如今發展也因應時代而已了創新與傳承的兩條路徑,除去仍在媒體上活躍的霹靂布袋戲,更熟悉於腦海,更讓人回味再三的或許可以推究至亦宛然的掌中戲。

亦宛然掌中戲團成立於西元一九三一年,創團團長李天祿以掌中戲偶「宛然若真」之意為名,取「亦」字象形為人的寓意。李天祿勤學典籍,隨父親腳步傳習掌中戲技藝,其表演在苦學勤練的基礎之餘融合了京劇口白與唱曲,並更加著墨於戲偶的服裝造型,使其表演藝術別具風格,一般習慣將之視為「外江派布袋戲」的開山祖師。

本次演出,亦宛然掌中戲團帶來《判官審石頭》與《巧遇姻緣》兩場劇碼。一開始,由團長為現場觀眾講解鮮為人知的布袋戲知識。像是出將入相的出入動線安排、彩樓的場景設定、戲偶的角色特質、肢體動作介紹等,讓孩子們在有趣的問答與視覺體驗中,潛移默化地吸收傳統文化美學與藝術內涵。而同行的阿公阿嬤與家長,則在熟悉的動作表演、人物口白中復刻童年的廟埕前看戲記憶。

《巧遇姻緣》是亦宛然掌中戲劇團的經典名戲,受邀於美國紐約演出時,曾被《紐約時報》譽為「神乎其技,前所未見的驚奇。」其中片段雖無口白,卻能從戲偶肢體感覺其情緒張力,諸如撐傘、躺椅或抽煙等細膩動作,都能窺見操偶師精湛而精彩的操作技術。而《判官審石頭》取材於民間故事,在劇情層層推進中發現寓教於戲的孝親意涵,不僅是民間藝術作為教育途徑的一種展現,現場即時、現場演出的背景音樂與聲效更是渲染了故事的張力與氛圍。

亦宛然掌中戲劇團在傳藝領域的繼承與發揚不容置喙,然而最讓人欣慰的是通過校園演出、即時與觀眾互動的形式,帶領現代的孩子走進阿公阿嬤的時代記憶。這份溫暖不僅僅是一種對家鄉的懷念,更是建構世代對話的重要起點。通過極具藝術與文化之美的傳藝活動參與,讓親子之間有共通的話題,促進情感連結;更在有意識的文化推廣中,讓孩子理解自己的文化,在感官體驗中感受文化的美與價值。

蔣勳曾經說過,人類的雙手是一切美的起點,掌中戲動靜皆有可觀的地方文化色彩與綜合藝術價值正呼應了此話意蘊。歲末年終之際,新年慶典即將蒞臨,道禾偶戲推廣藝術節不僅希望通過場域提供和活動協助復甦傳統文化的記憶與魅力,更藉由教育的點滴潤養寓教於樂,而這也是慶典活動的核心價值,通過一次次的慶典活動喚回異鄉的遊子、差旅的家人,再一次凝聚家庭情感與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