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0

惟和講堂

先成人再成材,讓孩子回歸本性的生長。 |林安梧,「前衛」即是「重新發現古典」從經典、創新、在地全球化談教育的新起點講座回顧

世界各國人才的培育紛紛從3R轉為4C,從被動的汲取知識轉為更積極地創造與創新。林安梧院長通徹經典,通過對歷史的爬梳尋找教育的覺性與自我意志,告訴我們其實在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時代就已經很重視創造性這回事。所謂經典也非僅能束之高閣,而是日新又新、恆定而精純的真諦。

當代著名教育、哲學、宗教學家,
道禾教育研究院院長,林安梧教授。

林安梧院長師從牟宗三,為當代新儒學重要思想家,重視歷史社會之發展脈絡,提出融合三教應是同源互補,應藉融合三教經典,以華人文化既有的開闊胸襟,來面對二十一世紀文明的挑戰並且進行溝通與交談。近來不僅在海峽兩岸推廣民間書院講學,也為當代華人哲學精神的繼承與發展提供了相當重要的養分與基礎。

教育的前衛是「返本溯源而能重新開展」。

「前衛」原為法文,用以指涉新穎或具實驗性的人物和作品,如今已被接受為將藝術、文化和現實界線向前推進的行為或內容。林安梧院長表示,教育的前衛應不僅談論現代化的教育,更要涉及現代化和現代化之後的教育,通過與歷史發展之辨證,從賡續和斷裂中學習反思,在其中經由自覺獲得「返本而後開新」的自我意志。

通過教育的望、聞、問、切,讓孩子回歸本性的生長。

「望、聞、問、切」是中醫用以問診、瞭解病情的方法,藉此開立相應的藥方和治療,將此應用於教育,便是實踐孔子所言的「因材施教」。除了讓孩子在課堂上學習知識與實踐,師長也應學習啟發孩子的方式,通過給予其適當的生長環境喚醒孩子的天賦,讓孩子能夠回歸本性的生長,如此一來便能自然激發小孩學習的興趣,而不被制式繁複的測驗所囿。

重新、發現、古典
在既有基石下,重新創造經典。

何謂「重新發現古典」?林安梧院長將其拆解為重新、發現、古典。重新是重新創造,意即苟日新、日日新;發現,是揭開真諦;經典則是常經、典要的存在之道。他解釋經典具有恆定、精純,經得起時代考驗的價值,於是能被後人所用而永不過時。但是如何善用、轉化甚至重新創造便是另一課題,從歷史看先秦諸子學說百家爭鳴正是很好的例子,是故我們都應該重視既有的華人文化,在吸收之餘學習轉化,如此更能推進文明的發展,而達到「前衛」的目的。

先成人,再成材
品格教育的競爭力與重要性。

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培根則言「知識就是力量」,全球化促使知識交流加速,從單數轉向複數、單元轉向多元思考,在邁入新世紀那刻,我們對教育的想像已不再停留「成材」,更期望孩子能夠經由教育獲得品格的力量。如今社會也開始重視品格教育,認為是通往成功的必備能力,孔子曾言:「君子先德行而後器識」亦是如此。未來教育所定義的「我」,除了能夠自我實現外,同時也能夠理解自己與外在世界的連結,進而在天地之間獲得實踐、續作的能量。

教育的心行,是通過內修外行交融一體。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林安梧教授認為在文明的新軸心年代,大家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真實的體會,強調個人特質並與其產生交流與溝通,意即孔子所言「和而不同」。過去教育重視知識傳授,現代化教育開始學習互動,現代化教育更強調知識以外的價值,如修養與品格。道禾教育所推廣的新六藝課程正是帶領孩子通過經典學習,將知識實踐於課堂之外,進而達到修養身心靈的目的,也是「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的具體落實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