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7

惟和講堂

有一種美,經得起時代傳唱 |廖寶秀,雍閑四藝講座回顧

對美的追求,古今皆然。無論雍閑四藝的焚香、掛畫、插花、點茶,或者文人四藝的琴、棋、書、畫,都是歷經時代考驗而不朽,兼具當代與文化價值的生活日常。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任職近四十年的廖寶秀老師,通過對文物的器識與考究,為我們揭示文人四藝如何在今昔生活中精彩並且承傳。

廖寶秀,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台北故宫博物院任職近40年,經手過的文物有幾萬件。

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茶文化與古陶瓷研究之著名學者,日本國立京都大學美學美術史研究所研究室共同研究學者,早年留學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美學系。致力於傳統茶文化、明清瓷器研究,在海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

文人雅趣古今相傳,歷久彌新的生活美。

這種美,不僅器物風華絕代,更是人與天地相應的和諧之美。廖寶秀老師透過故宮博大精深的典藏,為我們展示了唐宋以來的文人生活;為如今風行的茶道、花藝、香道、書道展示其相承的脈絡;透過古物、古畫等中華文化歷史的追溯,展示一種經得起時代傳唱的雍閑四藝之美。

透過五感感受美的存在,進而達到精神上的愉悅。

廖寶秀老師不僅為我們指點出古畫上生活四藝的器物所在,同時與當今博物館的收藏相應。她表示過去文人追求四藝,不僅止於藝術的精進,同時講究留白和意境,以焚香安定心神;以點茶澄清思慮;以插花掛畫來陶冶心性。通過文人四藝的相互應和,啟動聽覺、嗅覺、視覺、味覺與觸覺等感官來感受美,進而使精神舒放而愉悅。

奕棋論局勢,風簷展書讀。
茶湯映風雨,琴音撫漣漪。

明朝文人文震亨在《長物志》提到,「有明中葉,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評書、品畫、瀹茗、焚香、彈琴、選石等事,無一不精」。古今文人崇好悠遊四藝,在鑑賞器物之餘,更藉此尋求精神的寄遇與對更高意境的追求。唐代詩人白居易好茶,也通過寫茶詩來懷念故友、寄情山水,藉此抒發擺脫政務、隱居山野而悠然自得的心境。

形式不需拘泥,但形式有其意義。

會中家長提問,今之四藝有些形式對孩子可能產生排拒,如何讓這些深具文化價值的活動更親近於日常?廖寶秀老師指出:「大抵文人雅士品茶,重趣味而疏形式,近園林而遠煩囂,因此諸般藝術自然地與生活結合。」儘管日人透過講究形式,將生活四藝推至更上一層的精神領域,但回顧中華文化發展歷史,文人悠遊四藝在美學鑑賞之外,更強調情感交流與提升生活品味的追求,因此形式雖是長期的生活經驗累積,卻也不用過度拘泥。

讓美滲進孩子生活日常,自然領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有些藝術的親近路徑並不容易,對孩子而言也可能一知半解,如何讓孩子浸潤於四藝中也是家長想探問的。廖寶秀老師表示,讓四藝活動融入日常生活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善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繪本,或是選擇一所具有文化素養如道禾的學校,都能夠有助於孩子美學的啟發。藝術之美也許不能一時半刻領略,但美有其普遍性,無論是通過日用之器物的陪伴或是節氣活動的生命經驗,都是孩子自然領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理想途徑。

更多道禾實驗教育學校、惟和講堂、傳習館課程資訊
請洽道禾三代塾(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205號,文興路和莊敬南路口)
聯絡電話|03-668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