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7

惟和講堂

求仁得仁,用期待讓孩子美夢成真 |陳淑琴,談期待效應在生活中的應用講座回顧

期待效應,又稱比馬龍、羅森塔爾效應,經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實驗證明,通過對一個人適當的賦予期待,能夠使其在不知不覺間受到影響,進而使期望應驗。此理論後來被應用於教育現場,陳淑琴教授援用經典故事與自身親子教養經驗為例,為我們解說正確使用期待效應的正向反饋實例,藉此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渠道與互信互愛的家庭教育。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幼教博士,國際兒童教育學會台灣分會理事、監事,教育部幼兒園新課綱實驗教學輔導教授,陳淑琴教授。

陳淑琴博士研究幼兒教育多年,無論是幼兒教材教法、統整課程發展、幼兒早期讀寫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皆有其獨到見解,除不輟於學術研究外,亦投身於社區親子教養課程與幼兒種子教師的培訓,更因其學術專長受到對岸國外學術機構青睞,長期於海內外進行幼兒教育的實踐與分享。其學術著作等身,海內外講座達百餘場,代表有《台灣的幼兒課程與教學》等。

不只是希臘神話,教室裡的比馬龍效應。

期待效應,又稱比馬龍效應,源自古希臘神話,有位名為比馬龍的雕刻師用象牙刻出一位美若天仙、栩栩如生的少女雕像。雕刻完成後比馬龍對其愛不釋手甚至產生了情愫,因而日夜向神祈禱將雕像化作一位真正的少女,最後神被他的癡情所感動,雕像真的變成了人類且和比馬龍成為了夫妻。比馬龍效應,日後被教育研究團隊實驗於教育現場,發現賦予適當期待,的確能夠幫助孩子朝向更積極正面的方向成長發展,反之亦然。

從賣花女化身為窈窕淑女,經典電影《My Fair Lady》的期待效應。

陳淑琴教授舉取材自蕭伯納名劇賣花女,由喬治庫克執導的《Fair Lady》為例。在電影中,出身底層社會、言行舉止粗魯的賣花女奧黛麗赫本,在亨利希金斯教授的帶領下,三個月後搖身一變儀態典雅、氣質出眾的大家閨秀。當眾人疑惑如此巨變,奧黛麗赫本表示:「我今天是淑女還是賣花女,就在亨利希金斯教授眼裡。他如果看待我是淑女,我就是淑女;他如果看待我是賣花女,即使我再怎麼在穿著上打點,講著再標準流利的英語,我仍是市場上的賣花女。」期待,不僅能扭轉一個人的談吐甚至是未來生涯。

父母與家長的期待,會影響一個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導師,身教尤其重要,卻總是不經意忽略了對孩子的期待也會影響其生涯發展。孩子的自我概念形成是長時間的周遭人事物影響的結果,從出生到青春期,從父母老師到同儕,周遭重要他人賦予孩子的印象,會逐漸影響孩子的人格特質。陳淑琴教授舉知名藝人陶大偉為例,有次在採訪中有記者問及他對陶喆的教養方式,陶大偉說:「他發現陶喆有很高的音樂天份,所以他從小就是我的偶像。」日後,陶喆也真的在音樂圈闖出一番天地。

每個人終其一生,只不過努力在實踐,童年時被下的魔咒而已。

這個魔咒不是真的咒語,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期待。陳淑琴教授回憶起童年,四歲時父親曾帶著他們遠行。那次他們在台中火車站遇見軍人聚集理髮,父親前往購票,要母親和她看管行李,沒想到返回時卻不見女兒蹤影。尋覓了好一陣子,才循著聲音找到陳教授。那時,女兒正在講故事給一群等候理髮的軍人兄弟們聽。有了那次經驗,從此陳父便經常對外讚許自己女兒很會講故事。說至此,陳淑琴教授便笑說,所以我現在在這裡講故事給大家聽。她表示,如果父母給孩子的期待是正向的就會往正向發展,身為家長要學習相信孩子自有福氣。

放風箏的教育哲學,孩子的一百種語言。

如同孩子一直在成人的路上學習,家長也是在孩子出生後才開始學習成為家長。家長經常會提問,我該成為什麼樣子的家長?陳淑琴教授給的建議是避免「針線情」,讓孩子只能走家長走過的路,而是學習「放風箏」,越懂得放手,風箏自然飛得越高,只要掌握著手中的那條線即可。至於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並給予其正向期待?其實孩子的能力父母最清楚,只要避免將孩子當成自己延伸就好。學習觀察與傾聽小孩,勿將溝通化約成我說,孩子聽,而是學習溝通與觀察孩子一百種以上的表達方式,學習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讓孩子成為他想要的樣子,而不是他人賦予的樣子。

席間有家長提到自己不曾指責過孩子,孩子卻因為同儕言語而自嘲為小流氓,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拋開自我定型的偏見與思維呢?陳淑琴教授表示,他曾拜訪過一所小學附設幼兒園,在一次講座裡,他期許老師能夠「用放大鏡找到孩子的優點」,通過強化優點忽略缺點解決孩子自我價值低落的問題。當下曾有老師堅定表示,班上的小流氓真的找不到任何優點,陳教授一聽便說這孩子有優點啊,他的優點是力氣大。

該老師思索了好一些時間,回到課堂後在全班面前告訴所有小孩,這個人人懼怕的小流氓其實有一個大家都忽略的優點-他擁有很大的力氣,他可以擔任班上的警察,保護大家的安全。不久,那名老師回饋給陳淑琴教授,說他真的很感動。有次他無意間看見幼兒園的孩子被小學學生為難,這時那個曾經讓他傷透腦筋的小流氓,在找到自己的自信和立足點後真的變成警察,維護著班上同學的安全。

蘋果不會變香蕉,用適當的期待,讓孩子快樂成長。

講座中陳淑琴教授不疾不徐地為我們援引了許多故事與真實案例,無論是阿明的八牛之妻或是知名作家盧蘇偉與孩子的故事,都提供了我們期待效應在孩子們生長過程中逐漸發酵,終究美夢成真的見證。然而陳教授也提醒在場家長和老師們,期待很好但仍要適當,因為蘋果不會因為期待就變成香蕉,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身為孩子成長過程的引路人,我們只要喚醒其天賦,給予他正向期待,學習祝福,相信自己的孩子,讓他快樂成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