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並非我們的敵人,自然則是我們的學校。莊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亞里斯多德言,大自然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自然不僅是一座豐富多采的生態教室,能夠幫助我們開啟多重感官體驗,同時也拉近了知識與實踐的距離。馮朝霖院長將文學、哲學、教育學、靈性學與生態學相互驗證,帶領我們探索山林教育的豐富內涵,從中探望未來新世紀我們所期待的教育願景。
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創辦人,另類教育期刊總編輯,德國波昂大學哲學博士,政大教育學院副院長及幼兒教育研究所所長,馮朝霖院長。
馮朝霖,道禾書院院長,另類教育研究學者。院長鑽研另類教育領域甚久,不僅關注臺灣實驗教育學校發展現況,更在其著作中指出教育應是善變的藝術,具體可分為知變、求變、善變三個層次,並將東西方教育美學融合互參辯證,有助於釐清臺灣實驗教育之發展脈絡以及未來之可能進化。其學術專著甚豐,代表有《漂流‧陶養與另類教育》、《善變的藝術-另類教育》、《乘風尋度-教育美學論輯》等。
孩子為什麼需要自然?
在探討孩子為什麼需要自然之前,我們或可先嘗試理解自然的重要性。馮朝霖院長引用了《看見台灣》幕後花絮 – 來自玉山的歌聲片段—台灣原生學校校長的話:「成立原聲學校,是想要讓世界聽見玉山唱歌」。玉山不僅僅是臺灣這座島嶼的最高峰,更是守望島嶼居民多年的精神象徵。自然在生活,在文學,在運動,也在教育裡,我們常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僅呼應了道禾辦學理念中的「求慢」,亦是道法自然的最佳體證。而孩子為什麼需要自然,我們可由四個面向來探討,分別是親生命性、體驗的必要、第八智慧與心醉神迷。
親生命性,人類尤其孩童,有親近自然與生物接觸的本能。
「親生命性」是哈佛大學科學家艾德華威爾遜提出的假說,他認為人類有親近自然世界的本能,是個體發展的必要生物基礎。長期研究證明人類對開闊的草原、茂密的樹叢、廣大的植被與牧草有強烈積極的反應,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會在假期有前往郊區、山林的慾望,不僅僅是一種逃離城市與對自由的渴望,更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尤其孩童,我們可從時下興盛的影音媒體發現,越來越多寵物與孩子相處的影片相繼釋出並且獲得廣大迴響,人類對自然的熱愛或者鍾情一方卻不曾失去。
體驗的必要,教育需要離開教室,進行知識的實踐與累積。
人與生俱來對於事物擁有體驗的慾望,想要通過感官進行探索與嘗試。這份衝動雖然不曾減少,卻因為科技生活而逐漸失去直接接觸自然的機會。通過許多研究指出,自然不僅能夠修復孩子的情感創傷,更是其接觸世界、從中學習的最佳途徑,因此理查洛夫通過《失去山林的孩子》為我們道出童年生活遠離自然的隱憂。他認為讓孩子的童年生活與自然相伴是重要的,自然不僅具備體驗的充分條件,更能讓孩子身在其中自由遊戲。也因為這本書的面世,促使世界各國紛紛制定孩童森林教育的相關法令。
第八智慧・自然智能,孩子是天生的自然玩家,從中獲得敏銳的觀察力、創造力與想像力。
美國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在1999年出版的《Intelligence Reframe》一書加入自然智能作為第八種確認的智能。研究中發現孩子在成長歷程中會產生不同的好奇,通過親近自然獲得獨處、求生、團體協作,與自然相應的觀察力、創造力與想像力。因為大自然是一個豐富而多變化的遊戲場域,無論花草、樹木、鳥獸、藍天、白雲、光影、山嵐、河川、海洋都有著多采多姿的原型教具,孩子可以依據自己的想像重新組合自由探索,進而化作美好而深刻的生命印記。
心醉神迷,幼年經歷的美好時光,是陪伴我們度過低潮的力量。
馮朝霖院長指出一個國家的強盛大部分與空間與心理上的自由相關。Edith Cobb(1977)亦總結出,在他研究過的富有創造性的人當中,幾乎所有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都根植於早年在自然中的體驗。想像力的發展需要一個廣袤的環境,這個環境無論在城市裡模仿,或者在書本仰望,都不足以取代開闊而豐富的自然。黃武雄教授提到:「我們在學校裡面很多的學習會隨著時間淡忘,在幼年所經歷的美好時光,往往是陪伴我們度過低潮的力量。」這份美好時刻即是心醉神迷,通過自然賦予我們美感、自信、認知乃至於靈性的滿足,這也是為什麼長大成人之後總是頻頻回顧那些幼年時光,甚至在退休之後選擇回返山林與海洋。
大自然是永遠的學校也是人類的第一個老師,蘋果樹是很好的學習對象。
無論是山林教育或是道禾的山水學,皆揭示著知識與科學的實踐與傳授,都必須重新發現或承認自然奧義與靈性的那一面。自然不僅是一個開放而多元的學校,同時也是人類在文明發展歷程的老師,通過對自然的探索與體驗,尋找知識實踐的路徑並且理解自然與靈性、教育、社會與個人間的關聯。教育研究者曾說過,蘋果樹是很好的學習對象,一棵樹的逐漸茁壯、花開花落到結實累累不僅是知識領域的總和,更是生態教育的延伸—蘋果樹提供群鳥休憩於枝枒,更不分對象的分享結果豐收的喜悅。
快樂的童年就是有自然的童年,讓孩子從遊戲、探究、參與與體驗中學習。
愛因斯坦說過:「Look deep into nature, and then you will understand everything better.」通過仔細觀察大自然,你會對其他事物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大自然是永恆的學校》帶給我們許多啟示,從自然觀點看,是一個無機走向有機的生長過程;從孩童觀點看,是自身心擴張為身心靈的照顧,意即道禾所闡揚的「覺性」;從學習觀點看,是智育掛帥走向體驗、探索與跨領域相乘的教學趨勢;從學校觀點看,則由明確的界線走向解除疆界。馮朝霖院長認為,學習有許多方式,而無論是道禾主張的師法自然、根深文化或者三代人共生共學共享,都是日後教育通過喚醒孩子夢想,釋放其天賦的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