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1

惟和講堂

喝一口覺知的茶-李啟彰茶文化講座紀實

在茶飲蔚為風氣的現下,無論是一茶兩座、獨自品茗或是手搖茶飲,到處可見茶品在生活中出現。只是茶飲的口味與場所選擇雖多,卻極少有人能夠教導我們如何辨別茶的安全性。此次講座邀請在海峽兩岸極具知名度的李啟彰老師,藉由實際品茶過程學習透過自我感官的覺知,建立屬於自己身體的篩選機制,進而讓自己能夠喝進一口口乾淨又有覺知的茶品。

透過感知身體警訊,分辨出有問題的茶

講座開始,迎來不是長篇大論的茶理解說,李啟彰老師反倒要我們先喝三杯有問題的茶,「先喝喝看,感覺身體的反應」,他希望我們在分別飲用有問題與否的茶品之後,嘗試說出身體的反應。飲了第一回,有人感覺舌尖略麻,也有人感覺口腔略澀,甚至有些微的鎖喉感,當然也有人絲毫不察。老師於是笑著說,那你中毒太深,再給他兩杯入肚。

口腔需求的味道,化學都可以給你

有的人用嘴巴喝茶,有的人用耳朵喝茶,有的人則啟動所有感官細品茶的滋味。李啟彰老師舉鑽研葡萄酒的人必然受過的酒鼻子訓練為例,酒鼻子有五十四種味道,每一種味道都是取材自然、化學合成的。他當時好奇詢問為什麼罐子裡頭不能裝天然的素材,對方回覆他,因為天然素材會有腐敗、易揮發的問題。也因如此,當我們飲用市售茶品,嘗試透過鼻子所嗅之氣味,也有可能是化學所擬似的風味,學習如何鑒別就成了身體最重要的功課。

野生茶與有問題的茶體感

喝完了一至三杯有問題的茶,彼此身體都有了一些自然反應的徵兆,或明朗,或隱晦,我們可依據農殘體感反應表對應出身體傳遞的訊息,例如舌面口腔發麻可能是農藥殘留或者茶氣太強。隨即李啟彰老師帶來幾款安全的野生茶種,「茶是很好的解藥」,通過飲用安全、品質良好的茶,能夠幫助身體恢復朝氣。方才因飲用有問題的茶所產生的身體反應,都因為野生的安全茶種獲得緩解。正所謂「白茶,一年茶,兩年藥,三年寶」一款安全的茶不僅能紓解身體緊張,也會讓身體產生飽足感,甚至經得起久放而不易腐壞。

同氣相求,熟茶與老茶過於潮濕的危害

然而茶要如何保存呢?李啟彰老師給的方針是「乾倉儲存」,意指茶葉的儲放濕度須控制在60%以下。他認為現代飲茶的兩大問題,除了農藥殘留,便是熟茶與老茶的高濕度製作與倉儲。前者使毒素滯留身體,後者則將破壞脾臟的排濕功能,更不知不覺間導致「同氣相求」,使身體不自覺間喪失覺察能力而被慣性荼毒,於是培養與建立一套自我的飲食保護機制,成了飲茶文化甚至飲食文化不容忽視的課題。

茶性與內經五行間的關係

李啟彰老師不僅以科學角度觀看茶與身體的反應關係,同時也藉內經五行來講述茶性與身體感官間的關聯,例如紅茶屬火,入心及小腸;白茶功同犀角,入肝能清肝火,通過茶性通過的經脈來適時選擇因應身體狀況的茶品,對應每個不同當下的生理狀態,才能符合中醫五行的理想養生需求。而內經五行不僅對應身體感官,同時也對應春夏秋冬,每一款茶性也會隨著生長環境表現出獨有的姿態,如在乾旱環境長成的茶樹,在泡茶時也會不自覺得口渴,這些都是通過敏銳感官後,可以深化感知的茶訊息。

在一靜一動間,感受茶學的靜好與療癒感

那麼該如何讓身體的覺知力甦醒呢?李啟彰老師提供了靜坐的途徑,透過靜坐串接安全飲茶的樞紐,將飲水線的口、喉嚨、胸、胃以及腦的覺知力開發出來。將靜坐作為靜禪,泡茶作為動禪,在一靜一動間感受茶的靜好與療癒感;將泡茶、飲茶融入生活,並且作為修行的一條路徑,不僅由茶識人,也通過茶器具的選擇,培養屬於自我,充滿個性與精神性的美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