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道禾新知

兒童理財教育怎麼開始?爸媽最怕的「亂花錢」從小教起

兒童理財教育怎麼開始,如何不亂花錢?

在這個消費型社會中,許多家長都曾苦惱過:「我的孩子怎麼老是亂花錢?給了零用錢,不是馬上花光,就是不見蹤影。」其實,這正是開始進行兒童理財教育的最佳時機。

從小讓孩子建立對金錢的認知,不僅能幫助他們學會儲蓄,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生活中培養正確的金錢價值觀與判斷力。

為什麼兒童理財教育要從小開始?

孩子的金錢觀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根據《聯合報全球專欄》報導,從小接觸金錢與練習管理零用錢的孩子,在成年後對金錢的自控力與計劃性明顯高於未受過理財教育的同齡人。

這並非要讓孩子學會投資或是精打細算,而是從基本的「錢從哪裡來」「錢該怎麼花」做起。

舉個例子,當孩子拿到100元零用錢時,若能練習將其中的一部分存下、一部分自由使用,甚至拿一小部分捐出去,他便開始理解錢不僅是花用的工具,更是需要被管理與分配的資源。

這種實際操作經驗,會讓金錢概念從抽象變得具體,進而成為終身受用的能力。

孩子總是亂花錢?不願意存錢?原因是什麼?

面對孩子花錢不手軟、不懂節制,父母常常感到困惑。但其實這些行為背後,有其合理的心理機制。

首先,幼童與學齡前後的孩子,本就不具備長期規劃與延遲享樂的能力。當看到喜歡的玩具或零食,馬上花光錢是很自然的行為。

其次,許多孩子從未有過「使用金錢」的練習,沒有機會自己規劃、比較、甚至犯錯,自然無從理解儲蓄與花費的差別。

再者,如果父母本身的金錢使用方式過於隨興,或者只用金錢作為獎勵工具,也會無形中讓孩子認為「錢」只是用來換取短期獎賞的東西,失去真正價值。

兒童理財教育怎麼開始?用生活教會孩子管理金錢

兒童理財的起點,其實不需複雜的課本或專業教材,而是從家庭日常生活出發。

父母們可以從建立固定的零用錢制度開始,例如每週給孩子100元,並與孩子一起討論怎麼使用。

設計三個小罐子「存」「用」「捐」,分別讓孩子規劃長期目標(存)、日常支出(用)、與社會責任(捐),讓金錢分配成為一種具體又富有意義的練習。

此外,日常採買時也可以是理財教育的好時機。帶孩子去超市前,告訴他:「你今天有50元的預算,你想選什麼?」不僅能夠訓練他比價的能力,也藉此學習做出選擇、取捨與思考價值。

兒童理財教育-生活教會孩子管理金錢

兒童理財教育正確觀念養成,父母一起學

許多父母對於如何教兒童理財,往往心懷疑慮甚至誤解,以下是常見的幾種錯誤觀念:

  1. 給零用錢卻不給自主權:
    當孩子每次花錢都被指責或要求交出明細,會讓他們無法從錯誤中學習,只會養成依賴與逃避心理。
  2. 父母本身缺乏節制:
    若家長在孩子面前常常衝動購物、刷卡不設限,孩子自然會模仿這樣的消費行為。
  3. 將金錢作為獎懲工具:
    例如「考100分就給100元」,容易讓孩子誤以為金錢是衡量自我價值的標準,忽略努力與學習的真正意義。
  4. 認為孩子太小不懂金錢:
    有些家長完全不談錢,但研究指出金錢觀從小培養效果最佳,避談反而讓孩子失去學習機會。
  5. 凡事包辦,剝奪理財經驗:
    生日購物、繳學費、訂玩具等都由父母代辦,孩子便無法練習規劃與執行,失去實際練習兒童理財的機會。

反之,正確的兒童理財教育心法應包括:

  1. 鼓勵參與家庭支出討論:
    例如討論是否購買新玩具或如何規劃節慶花費,讓孩子理解金錢使用需要經過思考與選擇。
  2. 協助設定儲蓄目標:
    像是「兩個月內存錢買一本書」等計畫,讓儲蓄變得具體、有時間限制,也提升孩子的動機與成就感。
  3. 引導理解花錢是「選擇行為」:
    設計「只能選一樣」的購物任務,每次帶孩子購物時,只給一筆金額,限定只能選擇一項商品。
  4. 運用繪本或故事建立金錢概念:
    透過生活化的故事(如《三隻小豬》)讓抽象的理財觀念(如風險管理、理性規劃等)更容易理解與吸收。
  5. 在錯誤中學習:
    當孩子花錢後後悔時,與他一起反思經驗,而非責備,幫助他從失誤中成長。

最重要的,是父母願意與孩子一同學習,在理財這條路上彼此扶持。

兒童理財教育正確觀念養成

兒童理財教育如何融入日常生活? 3個親子共學遊戲實例分享

理財教育的關鍵,不在於背誦觀念,而是能不能在日常中練習「選擇、判斷與負責」。

以下3個關於理財的遊戲,具體可行的家庭實例與遊戲方式,讓金錢素養在生活裡自然萌芽:

1. 收支記帳 × 零用錢規劃表遊戲

家長與孩子一起設計「每月零用錢規劃表」,孩子每週用貼紙或顏色記錄花費與儲蓄情況。月底變成「理財小會議」,一起討論是否達成目標、哪裡可以做得更好。讓孩子通過一場「時間與金錢」的自我管理遊戲,逐漸建立金錢責任感。

2. 購物選擇 × 小小比價王遊戲

出門前先設定100元預算,邀請孩子參與「誰是最聰明的消費者」挑戰,學習從飲料與點心之間做出選擇,比較單價、份量與其他加分項目。回到家後,再一起設計「最划算排行榜」,從購物過程中建立價格與價值的敏感度。

3. 家庭扮演 × 小店長模擬遊戲

在家模擬一場「跳蚤市場」,讓孩子擔任小老闆,設計商品、標價、找零與記帳。爸媽則變身顧客,嘗試討價還價,創造一場輕鬆有趣的家中市集,也是一堂結合數學、談判與行銷的兒童理財課。

兒童理財教育怎麼融入日常生活-親子共學遊戲實例

理財不只會存錢,道禾實驗小學用藝術與行動養成金錢價值觀

在道禾小學的「行者課程」中,孩子們迎來隔宿露營的挑戰。他們必須為小隊規劃並準備晚餐:設計菜單、列出食材、走入市場、控制預算。

一開始,他們興奮地列出喜歡的料理,不料遇到菜價上漲,只能尋找替代菜色,將必須的蛋白質雞腿改為雞蛋;甚至為節省開支,主動與其他小隊合購調味料。老師大膽放手,讓孩子們自行討論、協調與決定。

他們在現實中體會「有限預算下的選擇與取捨」的基礎理財知識,推動孩子從生活出發,練習思考、規劃與行動,在挫折與解決中建立起真正的金錢觀。

在皮影戲課程中,孩子們則主動提議製作皮影戲周邊商品,嘗試實現「賺錢也能幫助他人」的目標。他們從設計、採購到組裝全程參與,還邀請家長協助壓低成本。

初期定價過高,老師一句「你們會掏錢買嗎?」讓他們重新思考消費者的感受。

後來雖降價,但利潤過低,他們只好不斷調整、試算成本與市場價格,最終找到合理的平衡點。

皮影戲課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成本與定價的關係,也嘗試考「如何賺錢」以及「錢的用途」,體會到憑藉自己的力量,也能夠利益整個社會。

兒童理財教育重點-金錢觀的養成

理財教育,是給孩子一輩子的禮物

孩子的金錢觀不是天生就會,而是需要後天的陪伴與引導。兒童理財教育,不只是訓練孩子會存錢,更是培養價值判斷、自主思考與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歷程。家長與孩子一起練習、共同學習,讓金錢不再是禁忌話題,而是一個能讓彼此成長的契機。

這份理財能力,將會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實用,也最長久的禮物。

爸爸媽媽,想要了解更多道禾兒童教育,歡迎立即聯繫